ruguowoshuoのブログ

盖伦。德邦 .皇子

把握時機



居里夫人說:“弱者等待時機,強者創造時機。”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。《臺北民族晚報》上,有一次記述林語堂博士當年的一段故事說:
“有一天,一位先生宴請美國名作家賽珍珠女士,林語堂先生也在被請之列,於是他就請求主人把他的席次排在賽珍珠之旁。席間,賽珍珠知道座上多中國作家,就說:‘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國出版界印行?本人願為介紹。’”
“座上人當時都以為這是一種普通敷衍說詞而已,未予注意;獨林博上當場一口答應,歸而以兩日之力,搜集其發表於中國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冊,而送之賽珍珠,請為斧正。賽因此對林博士印象至佳,其後乃以全力助其成功。
“據說,當日座上客中淋巴減肥尚有吳經熊、溫源寧、全增嘏等先生,以英文造詣言,均不下於林博士,故在事後,如他們亦若林氏之認真,而亦能即日以作品送諸賽氏,則今日成功者未必為林氏也。”
由 這段故事看來,一個人能否成功,固然要靠天才,要靠努力,但善於創造時機,及時把握時機,不因循、不觀望、不退縮、不猶豫,想到就做,有嘗試的勇氣,有實 踐的決心,多少因素加起來才可以造就一個人的成功。所以,儘管說,有人的成功在於一個很偶然的機會,但認真想來,這偶然機會的能被發現,被抓住,而且被充 分利用,卻又決不是偶然的。
機會是在紛壇世事之中的許多複雜因數,在運行之間偶然湊成的一個有利於你的空隙。這個空隙稍縱即逝,所以,要把握時機確實需要眼明手快膠原自生地去“捕捉”,而不能坐在那裏等待或因循拖延。
西諺說:“機會不會再度來叩你的門。”這並非說它架於大,而是它也被操縱推擠在萬事萬物之間,身不由己。
因循等待是人們失敗的最大原因,所以說:“弱者等待時機,強者創造時機”;所謂“創造時機”,不過是在萬千因數運行之間,努力加上自己的這萬千分之一的力量,希圖把“機會”的運行造成有利於自己的一刹那而已。林語堂博士的故事,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證明。
徘徊觀望是我們成功的大敵。許多人都因為對已經來到面前的機會沒有信心,而在一猶豫之間,把它輕輕放過了。機會難再,這話是對的,因為即使它肯再來,光臨你的門前,但假如你仍沒有改掉你那徘徊瞻顧的毛病的話,它還是照樣要溜走的。

你缺的是朋友,而不是朋友圈

朋友S是個精力旺盛的人,他的朋友圈裏幾乎沒有單人照,每天都是與互不相同的密友自拍。S確實像是生來就具有調動氣氛的天賦,無論是一起唱歌還是聚餐,他總能迅速暖場,中途還能救冷場於無形。
  前段時間,福州辦青運會。他去做了志願者,認識了一幫新朋友,穿著小青果的衣服在淘寶自取賽場邊上躥下跳。
  在這個並不能算是一線的城市,凡是有大型活動,必活躍著S的身影。他的朋友圈儼然已經成為某個都市報的活動版塊,即時播報著這個城市的各種動態。
  每每將他的朋友圈一一掃過,我都會產生一種“不配和他在同在一個城市”的自慚形愧。
  貳
  朋友L截然不同。L少言寡語,不愛熱鬧,不議是非,平日裏一副形單影隻的孤獨模樣。上學的時候,人人都在競爭班長、團支書過過官癮,唯獨他挑了個“勞動委員”的苦差。
  我們交情不深,因為同選了一門選修課,才一週一會。課間無聊,也會時常有一搭沒一搭地聊點私事。
  畢業後我們鮮少聯繫,直到有一天,我接到他的電話,他讓我猜猜他在哪兒。
  還沒等我開口,他就一聲壞笑著搶白了我的話:“啊哈,就知道到你猜不到,我在貝加爾湖畔!”
  然後他就自顧自地說起,大學的時候,網路上有個帖子流傳很廣,說人一輩子一定要坐一次通往俄羅斯的鐵路。那時選修老師正唾沫橫飛地講著糖代謝,我一臉興奮地拿給他看,結果老師寫滿黑板的糖代謝示意圖他沒記住,反倒記住了這一路山巒、草原、白樺林、貝加爾湖,就心心念念地想來一趟。
  老掉牙的少年往事,他連各種細節都記得比我清楚。
  他說,俄羅斯的女人比你還要壯碩,哈哈哈。
  我說,滾。
  嘴上不饒,卻心裏一暖。
  三
  有段時間,朋友圈流行集贊的活動,S君一連發了許多個,然後恭恭敬敬地群發給好友,要大家幫忙點贊。
  那陣子,我工作並不忙,稿子也寫得不多,可就連手一滑點進他朋友圈的欲望都沒有。
  有一天,去了個大飯局,S君正巧也在,忙不迭地向我抱怨,怎麼朋友圈的集贊人數總是不夠。
  我大吃一驚:“以你的人脈,我以為你早在第一天就攢齊了呢。”
  他苦笑道:“哪兒啊,每次集贊我都群發了兩三遍,最後都不好意思再發了,可還是沒攢夠。”
  我心虛地沒回應,生怕他提起幾次點贊我都沒有參與的事,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旁敲側擊地來影射我。
  倒是L偶爾發來的“求點贊、求轉發”,等我點開的時候,下麵都早已有了他的留言:謝謝各位朋友幫忙,我的贊已經夠啦!
  肆
  從關係的親疏來說,我無疑是和S君更熟悉一些。大學時代,我們共同策劃了無數大大小小的社團活動,一起通宵夜戰,寫策劃,拉贊助,熬得雙眼通紅。一起在散場後,喝著大酒,分享成功的喜悅。
  但S君似乎與整個世界都熟稔,他的世界並不缺我一個。和他挑燈夜戰過的,不止我一個;和他喝過大酒的,也不止我一個。
  他發的狀態裏,永遠都是我不認識的人,我沒見過的風景。他跟新朋友出去玩,拍出來的照片裏那一張張笑臉,也全都是我不認識的人。他的喜怒哀樂多麼豐富,卻沒有一絲一毫關於我的痕跡。
  S君讓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,哪怕只是非常微弱與渺小的存在。
  有時候我們不實德得不承認,人類潛藏在內心深處的對愛與關注的佔有欲就是這樣偏激自私。也不得不承認,除了愛情,友情也同樣具有排他性。
  這不值得大肆宣揚,成為任何一種搶佔或犯罪的原因。卻也不應被口誅筆伐,頂多算是上帝造人時,不小心做下的惡作劇。
  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的the only one,如果不能,就希望自己至少要比別人特別一點。
  就像L對我:當我看到貝加爾湖的時候,突然就想到了你。
  那一刻,我覺得自己在L心中,比起別人,多了一彎月牙形的湖泊。
  籠絡人心有時候很簡單:甜言蜜語不用多,就一句微弱的在乎,就是最篤定的友誼見證。
  伍
  我也犯過S的錯誤,誤以為經營好朋友圈、頻頻獲得他人的點贊就是社交皇后。其實那些點贊的意義不過是“你的生活過得很不錯”或者“朕已閱”,而不是“你過得好嗎”“我好想你”。
  多用心給朋友一點在乎、貼心地送去問候,兩個人擁有的獨家記憶,遠比一方搖曳生姿的朋友圈來得珍貴。